中国时代通讯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吕国栋)记者日前随由山东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国际在线山东频道联合主办的“Hi,Shandong-文化东营”海外媒体东营行采访活动,走进东营市吕剧博物馆,了解到吕剧的昨天和今天,感受到吕剧无穷的魅力。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我国戏苑中一朵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绚丽之花。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贴近生活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吕剧发源于现山东省东营市时家村一带,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化而来,并吸收融合了“大鼓”、“坠子”、“花鼓”等其他民间曲艺和“五音戏”、“柳腔”等戏曲的艺术精华、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而逐步形成的。1900年冬,时殿元将“琴书”段子《王二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标志着新等剧种吕剧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剧种得到了快速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出吕剧现代剧《李二嫂改嫁》唱红了全国,奠定了吕剧在全国地方戏中的位置,也树立了山东省地方戏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毛主席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吕剧一路走来,就是对毛主席这段话最好的践行。
吕剧是来自民间,吕剧的剧目的题材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吕剧的剧本既有传统的爱情故事,也有现代的日常生活。吕剧的剧本既有喜剧,也有悲剧。吕剧的剧本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神话传说。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吕剧就是演给大众看的,就是唱给大众听的,特别是现代生活题材的剧目,似乎讲的就是东邻西舍的故事,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气愤填膺,时而令人感动不已。
山东当地民众对吕剧的喜欢,相当于东北人对“二人转”喜欢一样:在东北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在山东,特别是黄河三角洲也有“听见坠琴响,饼子烀到门框上”;“可以不吃饭,吕剧不能不看”。无论是二人转,还是吕剧,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即从贫苦中寻找快乐 ,从苦涩中寻找甘甜,激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吕剧之所以深受民众喜欢,因为吕剧的唱腔也是丰富独特,既有高亢激昂的旋律,也有舒缓婉转的调子,唱起来如行云流水 、如泣如诉;吕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吕剧既有传统的戏曲表演,也有现代的舞台表演。吕剧的表演形式既有唱、念、做、打,也有舞、乐、戏、诗。吕剧的表演形式既有个人表演,也有群体表演。
据不完全统计,仅东营市就有200多家庄户吕剧团。他们和专业吕剧团一起,为吕剧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植于民众心中的吕剧,必然充满勃勃生机和十足的活力。吕剧这朵艺术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评论